网络
#1 七层网络模型
物理层 -> 数据链路层 -> 传输层 -> 网络层 -> 会话层 -> 表示层 -> 应用层
#2 TCP 三次握手/四次挥手
https://juejin.cn/post/6915024149203288072?searchId=2025091516440820127E086D785F97DEC5
#3 应用层协议
URL
URL(uniform resource locator,统一资源定位符)用于定位网络服务
它表达了:
从网络中==哪台计算机(domain)==中的==哪个程序(port)==寻找==哪个服务(path)==,并注明了获取服务的==具体细节(path)==,以及要用什么样的==协议通信(schema)==
这里面包含了一些细节:
- 当协议是
http
端口为80
时,端口可以省略 - 当协议是
https
端口为443
时,端口可以省略 schema
、domain
、path
是必填的,其他的根据具体的要求填写
#3 HTML
该协议规定了两个方面的内容:
超文本传输协议(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,HTTP)是一个广泛运用于互联网的应用层协议。
- 传递消息的模式
- 传递消息的格式
HTTP使用了一种极为简单的消息传递模式,**「请求-响应」**模式. 发起请求的称之为客户端,接收请求并完成响应的称之为服务器。「请求-响应」完成后,一次交互结束。
HTTP的消息格式是一种纯文本的格式,文本分为三个部分:
请求行
请求头
请求体
请求行
POST /api/user/login HTTP/1.1 类似格式:请求方法 请求路径 请求协议
请求头 - Host
Host
标注了URL
地址中的Domain + Port
,例如:
Host: test.voidis.com
请求头 - Content-Type
Content-Type
标注了附带的请求体是什么格式
响应码
响应码(状态码、消息码)是响应行中的一个数字,后面往往跟上一个对应的单词,用于表达服务器对这个响应的整体「态度」
常见的响应码有:
-
200 OK:一切正常。
-
301 Moved Permanently:资源已被永久重定向。
你的请求我收到了,但是,你要的东西不在这个地址了,我已经永远的把它移动到了一个新的地址,麻烦你取请求新的地址,地址我放到了响应头的Location中了
-
302 Found:资源已被临时重定向。常见于系统升级
你的请求我收到了,但是,你要的东西不在这个地址了,我临时的把它移动到了一个新的地址,麻烦你取请求新的地址,地址我放到了请求头的Location中了
-
304 Not Modified:文档内容未被修改。
你的请求我收到了,你要的东西跟之前是一样的,没有任何的变化,所以我就不给你结果了,你就用以前的吧。
-
400 Bad Request:语义有误,当前请求无法被服务器理解。
你给我发的我解析不了
-
403 Forbidden:服务器拒绝执行。
你的请求我已收到,但是我就是不给你东西
-
404 Not Found:资源不存在。
你的请求我收到了,但我没有你要的东西
-
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:服务器内部错误。
你的请求我已收到,但是我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,无法给你返回结果
响应头 - Content-Type
Content-Type
标注了附带的响应体是什么格式
常见的值有:
text/plain
: 普通的纯文本text/html
:html文档text/javascript
或application/javascript
:js代码text/css
:css代码image/jpeg
:jpg图片attachment
:附件- 其他
MIME
类型
#4 浏览器的通信能力
浏览器可以代替用户完成http请求,代替用户解析响应结果,所以我们称之为: 用户代理 user agent
在网络层面,必须要知道浏览器拥有的两大核心能力:
- 自动发出请求的能力
- 自动解析响应的能力
自动发出请求的能力
当一些事情发生的时候,浏览器会代替用户自动发出http请求,常见的包括:
-
用户在地址栏输入了一个url地址,并按下了回车
浏览器会自动解析URL,并发出一个
GET
请求,同时抛弃当前页面。 -
当用户点击了页面中的a元素
浏览器会拿到a元素的href地址,并发出一个
GET
请求,同时抛弃当前页面。 -
当用户点击了提交按钮
<button type="submit">...</button>
浏览器会获取按钮所在的
<form>
元素,拿到它的action
属性地址,同时拿到它method
属性值,然后把表单中的数据组织到请求体中,发出指定方法
的请求,同时抛弃当前页面。 -
当解析HTML时遇到了
<link> <img> <script> <video> <audio>
等元素浏览器会拿到对应的地址,发出
GET
请求 -
当用户点击了刷新
浏览器会拿到当前页面的地址,以及当前页面的请求方法,重新发一次请求,同时抛弃当前页面。
自动解析响应的能力
浏览器不仅能发送请求,还能够针对服务器的各种响应结果做出不同的自动处理
常见的处理有:
-
识别响应码
浏览器能够自动识别响应码,当出现一些特殊的响应码时浏览器会自动完成处理,比如
301、302
-
根据响应结果做不同的处理
浏览器能够自动分析响应头中的
Content-Type
,根据不同的值进行不同处理,比如:-
text/plain
: 普通的纯文本,浏览器通常会将响应体原封不动的显示到页面上 -
text/html
:html文档,浏览器通常会将响应体作为页面进行渲染 -
text/javascript
或application/javascript
:js代码,浏览器通常会使用JS执行引擎将它解析执行 -
text/css
:css代码,浏览器会将它视为样式 -
image/jpeg
:浏览器会将它视为jpg图片 -
application/octet-stream
:二进制数据,会触发浏览器下载功能 -
attachment
:附件,会触发下载功能该值和其他值不同,应放到
Content-Disposition
头中。
-
#5 跨域问题
同源策略是一套浏览器安全机制,当一个源的文档和脚本,与另一个源的资源进行通信时,同源策略就会对这个通信做出不同程度的限制。简单来说,同源策略对 同源资源 放行,对 异源资源 限制.因此限制造成的开发问题,称之为跨域(异源)问题
源(origin) = 协议 + 域名 + 端口
浏览器出于多方面的考量,制定了非常繁杂的规则来限制各种跨域请求,但总体的原则非常简单:
- 对标签发出的跨域请求轻微限制
- 对AJAX发出的跨域请求严厉限制
解决方案
CORS
CORS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)是最正统的跨域解决方案,同时也是浏览器推荐的解决方案。
CORS是一套规则,用于帮助浏览器判断是否校验通过。
CORS的基本理念是:
- 只要服务器明确表示允许,则校验通过
- 服务器明确拒绝或没有表示,则校验不通过
所以,使用CORS解决跨域,必须要保证服务器是「自己人」
请求分类
CORS将请求分为两类:==简单请求==和==预检请求==。
对不同种类的请求它的规则有所区别。
所以要理解CORS,首先要理解它是如何划分请求的。
简单请求
简单来说,只要全部满足下列条件,就是简单请求:
-
请求方法是
GET
、POST
、HEAD
之一 -
头部字段满足CORS安全规范,详见 W3C
浏览器默认自带的头部字段都是满足安全规范的,只要开发者不改动和新增头部,就不会打破此条规则
-
如果有
Content-Type
,必须是下列值中的一个text/plain
multipart/form-data
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预检请求(preflight)
只要不是简单请求,均为预检请求.预检请求会携带着请求头先发送一个options请求,然后根据返回的ACAO来判断是否要发送真实请求.
另外...
在跨域访问时,JS只能拿到一些最基本的响应头,如:Cache-Control、Content-Language、Content-Type、Expires、Last-Modified、Pragma,如果要访问其他头,则需要服务器设置本响应头。
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
头让服务器把允许浏览器访问的头放入白名单,例如:Access-Control-Expose-Headers: authorization, a, b
这样JS就能够访问指定的响应头了。
代理
CORS要求服务器是「自己人」,那如果不是呢?那就找一个中间人(代理).
CORS方式:
NGINX代理方式: